红木市场逐渐回暖,央视深度解析消费市场
发布时间:2015-12-02 来源:中联木业城 点击次数:3387
近两年,红木价格就像坐了“过山车”,经历了暴涨又陷入暴跌。近日央视多方探访发现临近年底,一度处于“熊市”的红木市场行情,出现稳步回升迹象。
上一轮红木价格疯涨,主要是因为201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效,限制7种红木树种进出口,大幅提高了贸易门槛,直接引发了相关木材新一轮的涨价狂潮。
前几年红木价格几乎一年翻一倍。但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红木市场“牛市”进入了长达1年多的“盘整”。今年5月价格跌到谷底,同比下跌了30%左右,几乎‘拦腰斩’。从今年8月份开始,红木市场出现好转趋势,尤其近期回暖迹象明显,进口红木原料价格已出现小幅上涨。
“熊市”挤掉了红木家具的泡沫和水分,如今10多万元即可买齐沙发、餐桌、床等一套缅甸花梨红木家具,价格趋于理性。正因为此,前来询问红木价格的顾客络绎不绝。“熊市”还对红木行业进行了一轮洗牌。价格下跌直接导致一批粗制滥造的红木家具厂出局,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一位红木家具收藏界人士对国内红木家具市场走势规律做出了一个总结:“红木家具是从珍爱到收藏、从收藏变投资、从投资变投机,直至最后在疯狂炒作中,红木家具的泡沫破灭,价格一落千丈。”
1、价格起伏不定,走势依旧飙升
从2005年至2007年,红木价格在短短两年内上涨近10倍,但在2008年底却又跌回原点,导致大批炒家血本无归。2010年起又开始回升,直到2013年达到又一个巅峰,2014年起红木市场又遇到了消费“寒流”,但价格依然坚挺。
对于红木价格的飞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外部原因来看,近几年人工成本出现了大幅上涨,好的木工师傅月薪都在万元甚至数万元以上;由于油价原因,运输一吨原材料的成本也随之提高;再加国际贸易中的出口限制,老挝、缅甸等地控制红木出口而抬高价格,造成红木家具的价格被迫上涨。
从内部原因看,由于红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大量的采购导致原材料短缺,而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在进一步增长,这推高了原材料的价格;在整个红木家具行业,由于家具厂商集中青睐一些原料,导致需求上升,价格上涨。
红木大师陈国寿回忆了红木市场的发展规律,他说:“从古至今收藏红木者非富即贵。”陈国寿介绍说,20世纪80年代红木家具每套不过2000元-3000元,怀旧的人们开始购买红木家具,仅局限于小范围,他们对家具精挑细选而后收藏。
接着一些真正的文人墨客,包括一些演艺界和文化界的人士开始喜爱上了红木家具,红木价格开始飙升,20世纪90年代达到每套1万元-2万元。到了21世纪,热衷攀比的新贵们又喜欢上了红木。
2003年以前,一套顶级红木圈椅的价格不过6万元,现在甚至可以达到百万元。
2005年购买黄花梨家具已经变成一种投资行为,收藏热直接带动了投资热。古董家具的稀缺,投资市场的急切需求,迫使很多人开始炒新家具。
最终红木家具“翻着跟斗”向上涨,从过去的按套论价,变成现在的按斤甚至按克论价,成套的红木家具价格几乎每年都在飞速增长。
2、盲目投资跟风,套牢难以解围
因为红木材质的稀缺性和生长周期比较长,其保值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红木家具的保值、增值性,从而使得红木家具成为投资和投机的对象,甚至大家都说“炒股不如炒红木家具”。
在红木炒作最疯狂的时候,一些买家把红木家具买回去都不使用,经常是大床上落着中床、中床上落着小床,床下也摆满各种红木小件。整间40平方米的屋子里放的红木家具,比家具城200平方米的店面里摆放得都要多。
资深红木界人士透露,一般消费者买了红木家具后,就算升值了,也无脱手的途径。偶尔有商家为了炒作,会回购一些家具,但是回收价格都比市场升值的价格低很多,所以消费者也舍不得出手。但是当红木价格下跌的时候,就更没有脱手的渠道了,甚至连很多“大款”存放在家具厂的原料,都无法脱手,被彻底套牢。
在红木行业内,现在也存在一个奇怪现象,部分家具企业特别是红木家具企业都不愿意卖成品了,因为炒作缘故,往往连木材的成本价都收不回。
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红木市场经历了几次大小范围的非理性的暴涨和暴跌。价格被拉高,不少商家开始买空卖空、拉高出货,拿股票市场中的手法来炒红木,泡沫膨胀到一个高度自然就急跌了。目前红木价格回升只因泡沫破裂,也是购买红木的好时机。